时间:2019-10-23 作者:刘力
肉类事业部污水站是尊龙凯时产业园最大的污水处理站,就像产业园的“肾脏”,通过分解、净化污水,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是园区环境保护战线上不可缺失的一环。
日前,尊龙凯时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与设备管理部对肉类事业部进行环保检查时,发现污水处理存在出水总磷指标不稳定的问题。原来,总磷指标为最近政府新增加的环保指标,污水站原工艺设计未将总磷作为关键指标进行要求。
【一个“大胆”的决定】
肉类事业部联系了两家公司,他们各自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但是,两套方案不是存在建设周期长、就是存在费用偏高等问题。
面对日益增长的环境保护需求和日益严苛的环保指标,对其进行升级改造迫在眉睫。此时此刻,是不作为、慢作为,还是敢作为、善作为?考验着尊龙凯时人对环保事业的态度。
安全与设备管理部负责人林维炎当即拍板:“其他公司干不了,我们就自己来!”
然而,采取何种工艺降低总磷指标又不对原有系统形成冲击;如何在污水站不足100立方米的有限空间加装各种设备;如何最大限度节省改造费用……这一系列技术难题就连专业公司都望而却步,“就你们部门几个人能行吗?”很多人对此产生怀疑。
林维炎作出“大胆”决定的底气来自于部门全体人员背后“小心”的求证。安全与设备管理部结合其他企业的工艺特点,多次实地踏勘,反复思考和讨论,已有了清晰的思路:利用原先的消毒池改造成加药搅拌和絮凝沉淀池。
对于这套方案,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股份公司在肉类事业部召开的专题会上决定,由股份公司安全与设备部进驻肉类事业部污水站启动除磷工艺改造项目,肉类事业部全力配合。
【一只铁打的队伍】
顶层设计,先行先试,科学布局,多方协作,紧锣密鼓……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在肉类事业部的紧密配合下,肉类事业部污水站工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
项目第一步,是通过手动加药、沉淀以及抽泥等步骤,实现水质达标。
污水站原先的消毒池原本并非用于除磷,不具备除磷所需的任何功能。在各种自动设备投入使用前,整个工艺调试环节全部需要人工操作。安全与设备管理部以及肉类事业部相关人员放弃一切节假日,坚持昼夜轮班、连续作战,保证污水站每天24小时有人值守。
工作人员用量杯对加药量进行复核测试
他们观察澄清池排水情况,一看到水流入搅拌池后,就手动打开投药装置。现场人员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必须用量杯对加药量进行复核测试,并手动调节控制设备给污水加药。正常的絮凝沉淀池底部都设计成V字形,只要打开池子底部阀门,就能方便地将泥排出。然而,此次改造用的消毒池却是平底,只能采取人工把泥抽走。每当泥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安全与设备管理部的小伙伴们就不顾危险,站在仅有一只手掌宽度的水池边缘拿着水管抽泥。
这是一只铁打的队伍,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各个不畏艰辛:部门负责人林维炎身先士卒,每晚在施工现场忙至深夜;副总经理楚宇飞放弃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时间,赶来污水站调试设备;环保王基顺连续十几天在现场值守;工程师设备专员麦万杰等人积极主动要求承担最脏最累的工作;污水站管理员黄世宝文化程度不高,却潜心学习并熟练掌握了污水核心指标的化验知识和技能,已逐渐成为相关“专家”……他们辛勤的付出终于使总磷指标稳定了下来。
【一组“傻瓜式”操作】
项目第二步,是实现系统加药、排泥工艺的自动化控制,实现污水除磷的“傻瓜式”操作,让普通工人也能轻松自如地操控设备。
由于原消毒池结构不规则,且底部为平底,无法用正常的方法将泥抽走,安全与设备管理部的解决措施是在水池底部8处位置布8根管,然后用泵来抽泥。
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安装设备
部门副总经理魏联合带着部门和肉类工作人员,扛着成人小腿一般粗细的水管,潜入消毒池污浊的泥水中,在狭小的操作空间里,一点点地连接管道和安装设备,往往一连在池中持续作业数小时。
水管布好后,他们一边观察抽泥效果,一边使用秒表对每根水管抽泥时间进行测定(编者注:8根水管所在位置的泥沉淀的数量不一致,每根水管抽泥的时间也不同),通过多次测算,才最终获取到了各管口最佳的排泥时间。
此外,安全与设备管理部的小伙伴们还根据现场实际,设计和制作了液位传感器、定量泵和斜管等设备。
项目经过调试后终于可以交付给肉类事业部污水站自行运行。澄清池的水排入搅拌池时,传感器监测到水流,打开投药装置进行投药;运行人员根据检测数值调控投药量至最佳比值,定量泵按照设定的参数实时进行投药;水进入到沉淀池,待泥沉淀下来后,泵定时自动打开,依次从8个排泥点按照精准的时间将泥抽到压泥机里,从而变成花圃的有机肥料。整个过程不仅实现了总磷的有效控制,而且完全实现了自动化运行,节省了运行人力成本。此外,相比委托给第三方改造、运行,该项目还为公司节省了接近200万元的费用。